2009年5月10日 星期日

GRE滿分女生學習秘笈:克服惰性

這篇文篇轉錄自太傻網,給我很大的震撼及啟發。

我開始準備考G是在大一上學期。當時之所以想到要考G,是因為覺得大一的課程比較鬆,學的東西不夠多,知識吃不飽,多了很多時間出來。與其把這些時間浪費掉,還不如攻下GRE。我從來沒想過自己會考滿分。相反,考G對我來說,是學習英語的一種鞭策,我覺得它有助於我克服人所常有的惰性,去刻苦努力地學一點東西。報考前,父母讓我三思,因為五年內的G成績到時候都會一併寄到美國的大學,如果這次考不好,留下一個不良記錄,就得不償失了。

但我當時覺得,如果總是給自己這樣的消極暗示,那就什麼事都不要去嘗試了。我報的是新東方11月到1月的班,然後在3月考了G筆試,剛好是大一下學期開學後一個月。我自己覺得,之所以後來考得還不錯,最大的原因是因為我沒有應試。相反,我更多地是把準備考G當成促使自己提高英語水準、鍛煉思維能力、豐富知識的一種學習途徑。這種心態使我能創造出適合自己的一套方法,而不是盲目相信網路上別人的經驗。


第一階段

可能是從小養成的習慣,在學習上我比較注重個人自己的學習,對老師的依賴性不強,所以在去新東方讀G前,我自己已經把單詞背得八九不離十了,各類型的題目都做了兩三百道。當時用的書是俞敏洪老師的紅寶書99版和其他一些參考書。

首先來說一下對紅寶書的使用。第一遍看紅寶書是一個非常非常痛苦的過程,因為我每個單詞都用Webster重新查了一遍,以最適合自己記憶的方式對釋義進行了校對和修改。六七千個單詞要一個個地這樣修改過來,功夫無數。當時大一的課程雖然鬆弛,但是也還是有學業負擔的,我的日子過得很苦,每天早上雷打不動六點起床,晚上總要到淩晨兩三點才睡覺(精神可嘉,十一點半睡覺較科學)。就是這樣,一天也只能看掉兩三百個單詞,有時候其他事情一多,連兩三百個都看不了。


有時候我覺得特別絕望,因為我只是把單詞給仔細修訂了一遍,還沒背哪,想想後面的任務太艱巨了。但是咬咬牙也就挺過去了。漸漸地,工作做得熟練起來後,一天能看掉四五百個單詞。在十月下旬的時候,我終於把紅寶書的單詞都在Webster裡親自查了一遍,並且進行了修訂。另外,碰到有的單詞我覺得特別好,我還會到牛津高階裡去查它的用法。牛津高階這本字典有很好的例句。我覺得復習G不僅是為了考試,更重要的是真地要記住這些詞,要學進東西去。以這樣的心態去學,才能一絲不苟,效果才會好,對考試也是有好處的。

在查好詞後,我開始背單詞。因為在查的過程中,對單詞已有一個比較深刻徹底的瞭解,用一個詞來說就是「明澈」,一個詞究竟在句子裡應該怎麼用,究竟有哪幾種精確釋義,我都有記錄。這樣,背起來就非常快,感覺很暢快。第一遍背得還疙疙瘩瘩的,等到第二遍第三遍的時候,基本上就可以一頁頁翻過去了。當然,會碰到一些特別乖僻的詞,或者長得特別像的詞,或者是一大籮筐的同義詞,我都會特別把它們摘錄出來,幹乾脆脆地列出一張表來,一目了然。很多人習慣於把這種整理羅列的責任推到新東方老師的身上去,認為只要去新東方上課,抄了筆記,就萬事OK,自己不願意動手動腦去整理,我覺得是不太好的。


第二階段

我覺得新東方對我幫助最大的是作文課。憑心而論,作文主要還是得靠平時積累,不是一下子抱抱佛腳就能OK的。但是指導也是很關鍵的,它能告訴我應該走什麼樣的路線,整篇作文的框架結構大致應該怎樣,等等。我覺得新東方作文課的精華部分就是對Argument的分析,把幾種錯誤都一一pinpoint,非常精確。新東方的辭彙課也不錯,我最喜歡的部分是串詞,就是把同義詞一串串拎一拎。我覺得非常有好處,能夠理清人的思路。

下面我想講講的是關於一些書的用法。

首先是新東方孫遠的GRE寫作寶典。我個人認為,這本書最有用的是「工具箱」,裡面有許多文章可供閱讀。尤其是美國學生寫的GMAT作文,非常具有啟發性。語言很地道。復旦外文系的元老陸谷孫先生曾說,要寫出一篇好文章,至少要讀過一百篇好文章,出產量和閱讀量之比至多為1:100。這樣的要求當然是針對英語專業的學生,但是對其他專業的想寫好作文的人,也不乏啟迪。只有大量閱讀原汁原味的英語,才能寫出稍微有點地道的文章(要讀就一定要讀美國人寫的東西,中國人寫得再好,終究不地道)。我自己除了孫遠工具箱裡的文章以外,還經常閱讀外文期刊雜誌,並且我恰好是英語專業的,專業課上也有泛讀課。這樣的閱讀量,幫助我提高了作文水準

其次是上海新東方傅順賢的作文書。這本書編排上比較實在,列出了Argument的各種錯誤和相應的範本。我覺得它有比較強的針對性。這裡還想說一下範本的問題。我覺得範本只是一個幫助入門的工具,但到了考場上,能不用範本就儘量別用範本。我覺得在考前最重要的工作是要寫好提綱。我的提綱寫得非常詳細,把每一個Argument和Issue的題目都仔細分析了一遍,寫了詳細的行文框架。這樣在考場上時就不會慌張了。這樣準備作文的附帶好處是我自己對許多問題的看法都深刻起來了。

真題我一遍也沒有做完,我個人非常不喜歡題海戰術,高三那年我都沒怎樣做題。我覺得,自己的英語水準和知識面是最關鍵的,最重要的是把題型理解透徹,而不在於要做多少題目。但是我把GRE和LSAT的閱讀全部做了一遍。因為我覺得要在這樣短的時間裡迅速讀完一長一短兩篇文章,並且做題,還要做對,對閱讀理解的要求很高。在長期訓練下,我閱讀時能夠以一行左右為單位地掃過去,速度很快。我覺得自己的閱讀水準也得到了很大提高。

總的來說,復習G的過程,對我來說,與其是應試,不如說是提高英語水準的過程。它擴充了我的單詞量,提高了我的閱讀水準,而且促使我閱讀了大量文章,豐富了知識。我覺得自己收穫很大。我想,即使後來我分數沒有考好,我也不會後悔考G。


第三階段

我讀完班後,離考試大約還有兩個月左右的時間。這兩個月基本上用在了閱讀和寫作上,單詞什麼的只是在保持原有水準的基礎上加強熟練程度。越臨近考試,我的復習強度越小。當時我周圍的G友都在拼命做題。但我不太喜歡應試,所以依舊按照自己的習慣,每天花一小時過一下單詞,不記數。兩三天做一份真題,有一個禮拜事情多,一禮拜就做了一份題。但是閱讀我卻沒有放鬆,除了繼續閱讀GRE和LSAT的閱讀以外,我天天泡圖書館,找《Fortune》、《Time》、《National Geographic》等雜誌來快速流覽。看到好的事例,還把它們摘錄下來,作為寫作文可以用的例子。在寫作上,我每天練一篇argument或issue,掐著錶計時,決不超時。寫完了就自己修改,對每個詞都仔細斟酌,牛津高階的那本英漢字典被我翻得稀爛。

考前,我也不能免俗地買了德芙巧克力,討個諧音的吉利。考試前一天晚上我很早就睡覺了,寢室裡的同學也很合作,保持安靜讓我休息。我沒有找人陪,也沒有打計程車,和往常一樣六點半起床,坐公車去考場。唯一和往常不同的早晨沒有吃水分多的食物,而是逼迫自己咽下一堆高熱量的食物。我選的是上外考場,因為它離復旦最近,交通方便。在考場上我非常安分守己,這是多年來養成的習慣。

有兩個單詞我不認識,我記得很清楚,一個是arcadia,一個是cachet。我就把不認識的詞放在一邊,先做VERBAL其他題目,到了最後,再憑感覺和一些模糊的印象選了有不認識單詞在內的題目的答案。我覺得VERBAL的時間相當緊張。我在考前訓練得那麼熟練的閱讀,到了場上,竟然也有些疙疙瘩瘩。一看時間所剩無己,我決定強迫自己一行一行地閱讀,不管讀沒讀懂,不准回讀(到了場上,人忍不住想回讀,總覺得自己沒讀懂)。


在做題時,我也強迫自己選擇第一感覺是正確的選項,而不要花很多時間想來想去究竟要選哪個,這樣的話是越想越糊塗的。我覺得剛閱讀完一篇文章,思維什麼的都比較清晰,對行文思路也比較清楚,第一感覺是對的選項往往是對的,想多了,反而把自己原本清晰的思維給攪混了。

在考場上很重要的一點是要保持鎮靜。時間不夠,單詞不懂,文章讀不懂,都是臨場非常可能出現的情況。所謂「臺上一分鐘,台下十年功」。考前準備得再好,臨場時真刀真槍地一緊張,還是會出亂子。不管遇到何種狀況,都不能放棄,要堅持到底。有時候眼看只有五分鐘了,還有文章沒讀,肯定來不及了,這時候就要死馬當活馬醫,迅速掃一遍文章,憑印象和感覺做題。當然,如果實在不行,那就CANCEL,畢竟沒有分數記錄總比有個壞記錄強。

準備考G是一條充滿艱辛的道路,只有走過的人才能體味到其中所需要付出的努力。當你覺得希望渺茫,覺得困難重重,覺得無法堅持的時候,咬一咬牙熬過去,前面就是光明的。

沒有留言: